|
燃气工程动态
来源:西油记
时间:2025-04-03
4月1日,从西南油气田公司获悉,随着公司天然气净化总厂引进分厂新建碳捕集装置入口阀缓缓打开,标志着国内首个CCUS-EGR先导试验工程——卧龙河气田茅口组气藏先导试验工程核心装置调试合格。
该装置是中国石油CCUS示范及产能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内首套低压、中低浓度碳捕集装置。装置采用化学吸收法对尾气处理单元排出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并回注至地下,实现碳源循环利用和零排放。项目实施后,累计可提高气藏采收率约10%,为CCUS-EGR技术在天然气处理行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坚强保障。
面对新工艺首次应用的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发挥净化专业技术优势,组织专业力量编制运行调试方案、操作规程等技术资料10余份,审核设计、施工等各类技术文件20余份,为项目顺利投运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天然气处理是气藏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相对集中的环节,具有量大、低压、低浓度等特点,西南油气田公司通过强强联合,加强与石化院等科研技术单位的交流合作,开发出低浓度碳捕集工艺包,研发出具有公司自主产权的混合胺配方脱碳溶剂,开拓出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关键路径。
针对项目界面复杂、施工周期紧张等难题,西南油气田公司采用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模式,同步进行管线预制和现场焊接,高效完成7个橇组、20000余达因焊接工作;坚持从管理入手,各级领导带队到建设现场开展“三查四定”,发现工艺、设备、电气等问题150余项。每两天召开1次施工对接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监督把关施工进度质量,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为保证施工安全,西南油气田公司严格审查承包商资质,开展承包商人员入场专项培训,并采用“固定视频监控+AI识别”等数字化监管方式,持续加强“两个现场”风险管控,确保建设工作安全完成。
碳捕集装置的投产运行,是低成本CCUS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关键一步,为持续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技术+经济”双可行性样本。试运行数据显示,根据目前生产负荷,装置日捕集二氧化碳能力约72吨,纯度超过99%。全面投产后,预计二氧化碳年捕集量可达2.65万吨,相当于每年新增约730公顷森林固碳量。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油燃气 7小时前
中燃集团 7小时前
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 7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