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气行业研究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王卓然 郑元杰 王军 尹悦 袁芳
时间:2022-11-15
随着冬季的来临,LNG频频成为能源和民生领域关注的热点。
随着冬季的来临,LNG频频成为能源和民生领域关注的热点。LNG是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的简称,被公认为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有着广泛的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LNG产量和贸易量迅速增加。
2021年,中国进口LNG达814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今年以来,高昂的进口成本抑制了我国LNG需求,但因其更契合国内天然气发展特点,仍占据重要地位。
LNG在天然气进口中占据重要地位
伍德麦肯兹天然气与液化天然气研究团队的研究报告预测,2022年我国LNG进口量比去年将下降18%,或迎来自2006年首次进口LNG以来的最大降幅,这一数据在2015年出现首次下降,但仅下降了1%。
目前,我国天然气进口主要有管道气及LNG两大来源。今年1~8月,我国进口LNG4064万吨,同比下降21.3%,高昂的进口成本抑制了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需求,进口管道气显现出成本优势,增速超过LNG。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管道气,LNG资源仍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其更契合国内天然气发展特点,潜力较大,其中最显着的优势是,LNG进口更具可行性。天然气进口管道从规划到建成投产历时较久,且多受地缘因素及国际政治环境限制,限制了从产地到终端的触及范围,而LNG运输方式的优化与便捷,使其贸易属性更加鲜明。
虽然受疫情及低碳政策等影响,全球范围对油气领域投资力度有所减少,目前能源供需失衡现象明显,但预计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气资源供应仍将回到充裕状态。
LNG接收站还是一种储气调峰设施,虽然80%的LNG进口资源是通过长约进口,但在国内天然气供应相对紧张时,可以通过接收站临时采购国际现货资源来弥补供应缺口。这对当下储气调峰能力薄弱的国内市场尤为重要。
东部地区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地区,而我国天然气资源及管道气进口资源主要来自西部,天然气资源调配成本较高。LNG接收站则普遍位于东部沿海,这将有效缓解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利用分配不均的矛盾,降低调配成本。
同时,LNG接收站的公平开放将逐渐常态化,利好下游终端参与上游资源竞争,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福利将在LNG进口领域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进口LNG从何处来
2021年,中国进口LNG达8140万吨,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
全球最大的LNG供货国是澳大利亚,达8300万吨;其次是卡塔尔,LNG供应量为8130万吨;美国位居第三,LNG供应量为7360万吨。
澳大利亚是我国最大的LNG进口来源国,进口量430亿立方米,占比39.4%,同比增长7.7%;美国超越卡塔尔成为中国第二大LNG进口来源国,进口量124亿立方米,占比11.4%,同比增长191.1%。
2021年,我国进口天然气168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9.9%。其中来自澳大利亚、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美国、卡塔尔及马来西亚6个国家的进口量合计1290亿立方米,占比77%。我国管道气进口量5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9%;LNG进口量10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3%。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天然气资源进口占比近年来逐年增加,且增速较快,从2019年第18名,到2020年第8名,再到2021年第4名。随着中美贸易关系进一步正常化,这一排名还将进一步提升,有望超越卡塔尔,成为我国第三大天然气进口国,但与澳大利亚及土库曼斯坦的进口规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清洁、高效且用途广泛的LNG
LNG主要成分是甲烷,是最干净的化石能源。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净化经压缩、冷却至其凝点温度-161.5摄氏度后变成液体,通常液化天然气储存在-161.5摄氏度、0.1兆帕左右的低温储存罐内,需要用专用船或油罐车运输,使用时重新气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LNG产量和贸易量迅速增加。
在注重环境保护的背景下,使用天然气这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有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LNG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天然气的应用,但由于其特性,LNG又比天然气有着更广泛的用途。除了用电厂、工厂、家庭用户的燃料,LNG所含的甲烷可用于制造肥料、甲醇溶剂及合成醋酸等化工原料;所含的乙烷和丙烷可经裂解而生成乙烯及丙烯,是塑料产品的重要原料。
此外,超低温的LNG在大气压力下转变为常温气态的过程中,还能提供大量的冷能,将这些冷能回收,可以在利用空气分离制造液态氧、液态氮,制造液化二氧化碳、干冰,发电,制作冷冻食品,建造冷冻仓库,以及橡胶、塑料、铁屑等产业废弃物的低温破碎处理等领域发挥作用。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国际能源网 3小时前
2025中国国际气体产业链展览交易会组委会 4小时前
西油记 4小时前
图片正在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