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燃气要闻

湖北宜城:“沼气工厂”生态农业显身手

来源:新华网

作者:夏国燕

时间:2019-10-16


   
宜城市流水镇“沼气工厂”的工人在封装沼渣沼液制成的有机肥。新华网 夏国燕 摄
  农业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是不少农村地区的一大困扰。湖北襄阳宜城市调研发现,当地的农业废弃物,通过先进的沼气发酵技术,不仅变废为宝转化为电能、热能,还带动了农业的生态发展。
  地处宜城市东南部的流水镇,多年来坚持发展西瓜主导产业,有“湖北西瓜第一镇”的美誉。除西瓜外,水稻、花生、玉米等农作物也占有较大比重。当地农业特色突出,但农业废弃物多采用传统的秸秆还田、粪污翻堆等处理方式,存在利用率低、二次污染等问题。而“沼气工厂”的出现,使得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熊炜介绍,2015年,他们从德国引进沼气发酵技术,建造了专门回收处理秸秆、禽粪、尾瓜烂果等农业废弃物的“沼气工厂”,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走进该公司的“沼气工厂”生产区,农作物秸秆堆积成山,绿色沼气罐格外显眼,经过预处理的秸秆正通过进料器自动传输到沼气发酵罐内进行厌氧发酵。
  经过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等待输送进沼气发酵罐。新华网 夏国燕 摄
  据介绍,这座“沼气工厂”每年处理5万吨各类干湿农作物秸秆、3万吨畜禽粪便以及0.4万吨尾瓜烂果等农业废弃物,可消化掉半径20公里范围内的农业废弃物。
  熊炜出生在流水镇,后留学德国并留德工作,时间长达12年,在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11月,熊炜从德国回到流水镇,带领团队在德国技术之上进行二次研发,创立了高负荷厌氧发酵技术。
  “德国农业和中国农业有着巨大差异,全盘照搬德国技术是产不出中国沼气的。”熊炜说,德国不产水稻,而流水镇水稻种植比重较大,水稻秸秆量也大,必须在引进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
  经过反复试验,熊炜团队解决了高粘稠度原料发酵难的问题,实现了混合原料半干式连续多级厌氧工艺,使沼气罐能“吃”掉当地种类多且杂的农业废弃物。
  图为湖北宜城市流水镇的“沼气工厂”。新华网 夏国燕 摄
  熊炜将“沼气工厂”的运转流程形容为“吃垃圾、吐燃气、产电力、增肥力”。农业废弃物发酵产生的沼气一方面可以提纯制成生物天然气,另一方面可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热能可提供给育苗工厂育苗,有热就可以制冷,冷气可用以发展保鲜库、冷链产业,沼液、沼渣被制成有机肥供农业种植使用。
  据介绍,这座“沼气工厂”一期工程热电联产2017年1月正式并网后,发电机组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每年在线发电时长达8000小时,日均发电1.5万度,沼渣、沼液也全部被利用转化成有机肥,初步形成“3(秸秆、粪污、有机垃圾)+1(沼气发酵技术)=5(气、肥、电、热、冷)”的循环农业模式。
  据熊炜介绍,绿鑫公司每年大约产有机肥4万吨,可供4万亩农田改善土壤质量。他说,有机肥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的同时,还让老百姓认识到有好肥才有好土才有好产的重要性。”
  绿鑫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测土配肥,将沼渣沼液转化成有机肥。新华网 夏国燕 摄
  2016年8月,绿鑫公司获批为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项目”,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3750万元。熊炜介绍,目前二期工程即将完工,投产后每天可产1.5万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
  流水镇党委书记黄锋说,该镇将逐步完善气、热、冷利用终端,引导种植户、养殖户与“沼气工厂”对接,回收利用废弃物,加快形成生态农业链,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宜城市市委书记郭静表示,绿鑫公司的示范带动了一批企业到宜城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宜城将借助绿鑫公司的生态循环农业经验,推动乡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并将这种模式辐射到更广区域。

特别声明

国际燃气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国际燃气网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国际燃气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国际燃气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

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微信 朋友圈

相关推荐

更多燃气信息推荐 >

图片正在生成中...

关闭
返回